
剛發布的《服務外包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指導目錄(2018年版)》,在2016年發布的版本基礎上,增加了多個新興發展領域,服務設計服務即包含其中。
新版《指導目錄》顯示,服務設計服務足以用戶為中心、協同多方利益相關者,通過人員、環境、設施、信息等要素創新的綜合集成,實現服務提供、流程、觸點的系統創新,從而提升服務體驗、效率和價值的設計活動。服務設計服務屬于知識流程外包(KPO),業務類型主要包括服務模式設計、商業模式設計兩種。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這4個國民經濟行業為其主要應用領域。
事實上,從工業時代到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已發生巨大變化。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人類需求和市場的演進,工業制造向服務端延伸勢不可當,互聯網和高端智能化技術的出現為過度依賴自然資源的產業轉向依賴智力資源、產業范式從傳統制造思維轉向服務思維提供了可能,也催生了服務設計。
的確,近些年,服務設計的思維極大開拓了傳統設計領域,從產品、服務到市場營銷的全產業鏈中,服務設計在各個環節乃至更高層面的管理和機制創新中都發揮著巨大作用。與此同時,全球化的設計發展與競爭也促進了設計服務貿易的發展。隨著我國不斷擴大開放和與國際化趨勢結合日益加深,國內服務設計的發展存在其必然性,在促進國內服務優化升級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
例如,旅游接待服務領域的粗放經營正逐步向規范化、標準化發展階段邁進,但遠未實現精細化、人性化和數字化響應,旅游人群特別是國際入境旅客在其接受服務的過程中,無論是在酒店住宿、餐飲消費、出行銜接方面還是在旅游目的地的游購娛過程中都難以獲得處處賞心悅目、時時安心舒爽的體驗,這也是服務設計發揮其撬動作用的巨大空間。
此外,國外模式本土化改造也要依托服務再設計。我國在某些領域的模式創新方面有較強優勢,例如在智慧出行和共享經濟領域,滴滴、摩拜、美團等走在國際前列,這些新興公司也在加大海外布局。業內人士認為,這類公司的特點決定了其可以通過服務貿易拉動產品出口,可以通過出行線上平臺聯動汽車終端產品、銜接本地出租車公司和個人駕駛者,為當地用戶提供實時服務,而模式的移植就需要對接當地國家的用戶消費特性、結合當地的應用場景及特定的文化需求,進行流程或應用界面的再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