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支付政策的支持下,移動支付發展迅速,截至2018年6月,移動支付筆數首次實現超過網上支付,成為電子支付最主要的支付手段。而此時的市場,以財付通和支付寶為主的雙寡頭格局凸顯。不過,隨著國家監管政策趨嚴,296、242和281號文相繼出臺,規范創新支付業務,有利于網聯和銀聯的支付發展,未來雙寡頭市場格局有望被打破。
移動支付成為最主要的電子支付手段
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支付政策的支持,中國移動支付蓬勃發展。2013年支付寶開始布局移動端,誕生余額寶,2014年微信支付平臺迅速爆發,都為移動支付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2016年二維碼支付全面解禁,使得移動支付快速崛起。2017-2018年,在監管政策趨嚴的背景下,移動支付依然持續快速發展,2018年6月移動支付筆數首次實現超過網上支付,成為電子支付最主要的支付手段。
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452.4億筆。其中,網上支付業務148.9億筆,占比為32.9%;移動支付業務169.35億筆,占比為37.4%;電話支付業務3701.99萬筆,占比不足1%。其實2018年二季度,移動支付筆數就已超過網上支付筆數。
財付通和支付寶雙寡頭格局表現突出
財付通和支付寶“雙寡頭”競爭格局表現突出。截至2018年年底,財付通和支付寶的用戶滲透率分別為86.4%和70.9%,兩巨頭均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共同滲透率已達到93.3%,較2017年增加了4.2個百分點,且非常接近于移動支付的整體用戶滲透率(94.7%),雙寡頭格局持續凸顯。其它用戶滲透率較靠前但與兩巨頭差距還很大的支付品牌有銀聯云閃付18.0%、京東錢包14.8%等,但其它支付品牌的用戶滲透率均很低。
財付通和支付寶總體支付規模依然接近9成。調查顯示,2018年財付通和支付寶的交易金額占比合計為89%,其中財付通為44%,支付寶為45%;而同時交易筆數占比合計為92%,與上年持平,其中財付通為54%,支付寶為38%。
公共交通、醫療服務、金融理財成移動支付新戰場
實體零售、網購消費成移動支付主戰場
根據中國銀聯發布《2018移動互聯網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顯示,移動支付場景已覆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多個領域,2018年,移動支付在實體零售和網購消費領域,使用頻率分別為57%和48%,成為移動支付的主戰場。同時支付場景建設并進齊發,在實體零售和網購消費之外,公共交通領域也不甘落下,使用頻率也達到24%。此外,醫療支付、差旅票務、金融理財等民生領域成為市場爭奪的新熱點。
未來雙寡頭市場格局有望被打破
2018年,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支付政策的支持下,移動支付發展迅速,截至2018年6月,移動支付筆數首次實現超過網上支付,成為電子支付最主要的支付手段。而此時的市場,以財付通和支付寶為主的雙寡頭格局凸顯。不過,隨著國家監管政策趨嚴,296、242和281號文相繼出臺,規范創新支付業務,有利于網聯和銀聯的支付發展,未來雙寡頭市場格局有望被打破。
傳統金融機構切入移動支付市場,挑戰市場格局
強勢制度背景支撐的銀聯及傳統商業銀行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通過與實體商業結合切入移動支付市場。前瞻認為,優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金安全性保障為傳統金融機構切入移動支付市場創造良好條件,傳統制度背景支撐為國家控制金融行業中的第三方支付支付提供了契機,銀聯或類似有優質制度資源的支付機構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有機會打破現有支付寶、財付通雙寡頭市場格局。
中小額消費場景待深挖,支付安全成重要競爭要素
隨著移動支付在稅務、醫療、公共出行等公共服務領域應用更加普遍,消費者無現金消費習慣逐步養成。中小額消費場景待挖掘,第三方移動支付機構可通過深挖應用場景實現差異化發展。隨著消費者安全意識提高,支付安全性也成為競爭關鍵要素。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移動支付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