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2月22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建議要深入研究解決數字貿易的市場集中度、隱私保護和安全威脅等國際規則;2019年1月10日,外媒報道美日及歐盟確認將攜手促進數字領域的貿易……近期種種關于數字化、貿易化等的頻繁新聞,讓業內看到了數字化和服務貿易之間的蓬勃生命力。
什么是數字經濟?G20杭州峰會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給出數字經濟的明確定義:“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從產業內涵及外延角度解析, “數字經濟”包含以下兩大方面的內容:
1. 數字產業化,也稱為數字經濟基礎部分,即信息產業,具體業態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信息通信業和軟件服務業等;
2. 產業數字化,即使用部門因此而帶來的產出增加和下利率提升,也稱為數字經濟融合部分,包括傳統產業由于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生產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
依據數字化程度的不同,“數字經濟”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信息數字化(Digitization)、業務數字化(Digitization)和數字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當前,應對全球及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浪潮,城市及區域當如何構建和完善數字經濟發展體系呢?鼎韜認為,可以從生產要素、產業轉型與創新和保障體系建設等維度入手,打造區域 “一基四柱三保障”的數字經濟發展體系框架。
一基:主要包括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數據、數字人才等生產要素,以及網絡基礎設施的演進升級等。
四柱:主要包括工業、農業、服務業和公共服務的數字化轉型,即工業智能化轉型、農業精準化生產、服務業數字化創新、公共服務數字化。
(1)工業數字化包括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支撐等。
(2)農業數字化包括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管理方式的網絡化、智能,農業精準化、集約化發展等。
(3)服務業數字化包括生產性服務業數字化,以及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創新等。
(4)公共服務數字化包括數字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創新,數字公共服務均等化等。
三保障:主要包括市場保障、治理保障、發展保障。
(1)市場保障包括數字經濟市場主體關系、市場交易體系、市場競爭秩序,數字經濟發展的國內市場體系及全球市場空間。
(2)治理保障包括政策法規動態調整,政府監管、政策引導、法律框架等。
(3)發展保障包括政策法律保障、風險防范,網絡安全水平等。
研究數字時代與服務貿易之間的關系,必須要從“數字”和“貿易”兩個方面同時入手,了解數字經濟帶給時代發展何種新的特征和影響,以此推導它和服務貿易發展之間的關系。敬請期待【鼎韜觀點】解讀數字化與服務貿易之間的關系(二),將以我國數字化發展階段為例,探討“從數字經濟到數字貿易—是時候重新思考服務貿易”這個話題。